#宜瑾質詢報告 #文化部
韓國天團防彈少年團BTS,首次入圍明天上午08:00即將登場的2021美國的葛萊美獎,還要登台表演。為何韓國能,但是台灣目前還不能!?
要20個獨立樂團,還是1個超級巨星?這其實讓我們引發深思與思辨,我們要的是什麼,要怎麼走進國際市場,未來文化部產業布局要怎麼走?
我們都知道,數位串流影音讓整個流行音樂界的生態大幅改變,台灣近幾年音樂也走向更多元、更豐富的百花齊放樣貌,但是我們無法忽視一件事是,我們從我們生活上所接觸的電視、電影、音樂的內容,就會覺得我們文化內容品質數量,以及行銷還與韓國有所差距,音樂巨星似乎早已有斷層出現,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當中國洗腦歌曲從串流平台襲來,多少影響台灣人的自信心,也開始緬懷過往榮耀時,我們文化部角色又在哪呢?
宜瑾認為目前流行音樂發展的困境以及無法順利走向國際,可能來自國內投資不足、經紀人行業出現斷層、人才西進、產學無法順利接軌等等,造成音樂工業無法擴大規模,也讓台灣流行音樂的國際品牌識別度無法提升。
雖然文化部影視局已經有產業調查報告,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,但是有沒有進一步的政策規劃呢?宜瑾在質詢時,雖然有提到下半年會提出一份報告,但是我們需要的是甚麼?是完整政策規劃,是希望要有宏觀、前瞻的行政措施,韓國的商業行銷模式,或許不是台灣未來選擇的道路之一,但是文化部一定要有藍圖跟雄心壯志來推動台流。
因此,宜瑾也會繼續來追蹤並強力監督這個議題。即便我們台灣擁有自由空氣作為創作基石,但仍期盼文化部能提出宏觀的政策及願景,讓台流超越韓流,變成世界一流。